gooaye_ep461

股癌EP461 | 🍘【APPLE 思考過程轉換】

by 艾瑪 – 最後更新日期: 2024-06-16

艾瑪摘錄:APPLE (AAPL) 思考過程轉換(一開始、轉捩點)/ Apple Intelligence / 發哥、 apple對照表 / LM 是否沒有強大的護城河? / 開始要往 software去看? / 降槓之後,選股轉換 / QA

熱烈歡迎隨意點幾個廣告支持~
艾瑪會更有動力寫快一點哈哈哈 (((o(゚▽゚)o)))

APPLE (AAPL) 思考過程轉換

  • 一開始認為apple在AI的時代是落後的,因為蘋果沒有在AI下單
  • 約一個月前,發現蘋果的a跟m系列芯片真有在拉貨
    a系列拉貨可能原因 ➡️ 中國要降價,所以提早備貨
    m系列拉貨可能原因 ➡️ m2 跟 m4 可以作並聯,成為apple的server ➡️ 蘋果終於要跟上了?!
  • in house的東西還是會繼續推,
    蘋果擁有大量的終端裝置(手機、電腦)以及蘋果粉,所以可以直接去槓桿大家的腦力

Apple Intelligence 真的蠻屌的,Siri 自障轉天才
直接貼影片給大家看(可選中文字幕)

  • AI = Apple Intelligence
    酷妹直接重新定義AI. xd
  • 可以把siri 看成達哥

大概這樣~盡力了…..

APPLE聯發科
後端整理Siri達哥
foundation model(在edge端、雲端都可以使用)Fintune LLM、Brixie
OpenAI GPT-4o (不排除之後會串更多模型)Azure OpenAI 、GPT、google gemini
前端整理Semantic Index
經由查看所有的個人資料,做成關鍵字排列
➡️ 提高回答的準確度
(會有把個資全看光的疑慮,所以蘋果一直強調他們的資安會好棒棒)

向量資料庫(RAG) ➡️ 可讓AI回答更準確
App Intent
需要透過多個app執行
執行面 ➡️ 透過大量的plug in

聯發科技對話機器人「達哥」 成為員工工作時的萬能管家

Azure OpenAI 服務是將 OpenAI 的 API 與模型放到Azure平台上,專為企業與產業應用所設計,讓企業客戶有機會體驗大型生成式 AI 模型的威力,能為企業和開發人員提供營運規模的高效能 AI 模型與領先業界的效率,提供更多商務價值。導入Azure OpenAI後,聯發科技制訂出生成式AI服務框架(Generative AI Service Framework, GAISF),並在此框架下,開發了一款具有ChatGPT功能的企業級對話機器人—DaVinci(達哥)。達哥不僅擁有傳統ChatGPT的問答功能,還支持自由選擇並安裝各類插件(Plug-In),擴展不同功能。

資料來源:聯發科技採用微軟Azure OpenAI 企業級資安規格取得競爭優勢

擷取增強生成 (RAG) 是對大型語言模型輸出最佳化的過程,因此在產生回應之前,它會參考其訓練資料來源以外的權威知識庫。大型語言模型 (LLM) 在大量資料上訓練,並使用數十億個參數來生成原始輸出,用於回答問題、翻譯語言和完成句子等任務。RAG 將原本就很強大的 LLM 功能擴展到特定領域或組織的內部知識庫,而無需重新訓練模型。這是改善 LLM 輸出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可讓 LLM 在各種情況下仍然相關、準確且有用。

資料來源:AMAZON 官網

TCO 指標 =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 全擁有成本

是一種衡量產品或系統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所有成本的財務指標。這些成本不僅包括初始購買成本,還包括使用、維護、升級和最終處置等階段所需的所有費用。TCO 指標有助於企業全面了解一項投資的真實成本,從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CO 指標的組成要素

  1. 初始成本:購買產品或系統的直接成本,包括設備費用、安裝費用、以及可能的培訓費用。
  2. 運營成本:使用產品或系統期間的日常運營成本,例如能源消耗、員工工資、耗材等。
  3. 維護成本:維持產品或系統正常運行的費用,包括定期保養、修理、備品備件、和技術支持費用。
  4. 升級成本:產品或系統的升級和更新費用,以確保其保持最新和高效。
  5. 處置成本:產品或系統在使用壽命結束時的處理和處置成本。

為什麼 TCO 指標很重要?

  1. 全面評估:通過考慮所有相關成本,TCO 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成本評估,避免了只關注初始購買價格而忽略其他隱性成本的情況。
  2. 成本控制:了解 TCO 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長期成本,從而提高投資回報率 (ROI)。
  3. 決策支持:TCO 分析有助於比較不同方案的總成本,從而做出更明智的購買和投資決策。

範例

假設一家公司要購買一台新伺服器,除了考慮購買價格,還應該計算以下成本:

  • 初始成本:伺服器購買費用 $10,000。
  • 運營成本:每年電力和冷卻費用 $1,200。
  • 維護成本:每年保養和修理費用 $500。
  • 升級成本:每五年需要硬體和軟體升級,費用 $2,000。
  • 處置成本:使用壽命結束時的處理費用 $300。

在五年內,這台伺服器的 TCO 將是: TCO=10,000+(1,200×5)+(500×5)+2,000+300=20,300TCO = 10,000 + (1,200 \times 5) + (500 \times 5) + 2,000 + 300 = 20,300TCO=10,000+(1,200×5)+(500×5)+2,000+300=20,300

透過這樣的計算,公司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這項投資的全部成本,並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LM 是否沒有強大的護城河?

  • apple 現在可以用GPT,但如果有一天蘋果可以像達哥一樣,用很多個模型去交互使用
    ➡️ 也許能做出模型並不是最重要的,要有很棒的user INTERFACE ,加上整合跟執行才是最關鍵的點
  • 誰能掌握用戶,誰是最後的贏家

開始要往 software去看?

  • 以前software是炒不起來的 ➡️ 認為巨頭會在消費性的AI收割一切
  • 在to B的應用上,Niche Market(小眾市場)像是
    賣場銷售、櫃位管理整合
    資安監控
    工廠生產自動化

    結合了AI應用以後,哪一個會開花結果?
    ➡️ 搞不好下一波的AI狂潮可以複製2021 SaaS 之亂
  • 接下來,有可能看誰能先把AI落地應用做好,就先噴再說

降槓之後,選股轉換

  • 降槓 ➡️ 把ODM以及一些硬體的部位降低(除了一些後面還看好的公司)
  • 下一步 ➡️ 尋找整合商、軟體商,或是代理商,直接把錢灌進去,覺得機會不錯的話再加槓

QA

  • 10~20時間太長,難以預測(競爭?地緣政治?各種可能……)
  • 可預知的是接下來的3~5年應該都會很好,沒太大問題
  • 長期投資不是買了就忘記,而是做了很多次「繼續持有」的決定
  • 要發展新興產業?
    台灣屬小國,人口少,又隨時遭受對岸威脅,能把一些特定產業做好,已經非常強惹!
  • 加強既有產業,但鼓勵資本去嘗試新東西,但強求不來~
  • 最強的軟體人才都在巨頭,有機會就會跳巨頭,人才也不一定留得住

本集贊助 – 森歐黎漾

控油洗髮精

不含矽靈、人工色素

淨透平衡 輕盈滋養、清爽保健頭皮

洗後不黏膩、蓬鬆豐盈

8種胺基酸柔順強韌

很開心用文字與你相遇 ❤️ ━( ิ◕㉨◕ ิ)━
如果您覺得艾瑪的筆記還不錯,可以隨意點幾個廣告支持呦!

歡迎留言給我,也可以來艾瑪的粉專按個👍
對我會有很大的幫助,會更有動力寫下去哦!因為您的鼓勵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謝謝你們 😊

FB  ➡️  艾瑪筆記

IG  ➡️ 艾瑪筆記

耳朵懷孕一鍵愛上主委

EP461 | 🍘 ➡️ podcast
EP461 | 🍘 ➡️ youtube

艾瑪筆記

一點育兒

超優質百元開架

一起變漂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