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EP537 | 🪱【台積電對美投資1000億&CoreWeave】

by 艾瑪 –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3-14

艾瑪摘錄:台積電對美投資1000億 / CoreWeave (財務隱憂) / 台灣如果發展算力租賃?

GG在跌肯定要支持,只不過越買越跌xdddd

熱烈歡迎隨意點幾個廣告支持~
艾瑪會更有動力寫快一點哈哈哈 (((o(゚▽゚)o)))

台積電對美投資1000億

  • 單純對美投資 ➡️ 有轉圜餘地的上上籤
  • 不用幫intel (大錢坑)
  • 1000億沒有時間限制,隨著產業發展及供需狀況改變,最後也有可能會miss
  • 2016年有很多的企業也做出了類似的承諾,ex.先知郭董跳恰恰
  • 面子先做足就對惹
  • 2016-2018 高峰期很多對美的投資最後都miss
  • 等到3個fab的弄好並開始量產時間約莫2029、2030年 ,再加碼這次說的2個先進封裝、1個RT center(研發中心),全部搞完川普有可能已經下台,或是已作古
  • 公司本來就有全球佈局的規劃
  • 若把chip act 《CHIPS and Science Act》晶片法案廢除,對intel 的影響應該會更大
  • 應該還沒談完,但目前讓川普很高興 ➡️ 該做的還是得先做,社會現實還是要面對
  • RT center 應該是會是以服務當地客戶要求為主,不像台灣是最先進的發展

在2016年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後,他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和對企業減稅、放寬監管的承諾,吸引了一些企業宣布對美國進行大額投資。這些投資通常與川普的經濟願景有關,例如促進製造業回流、創造就業機會和加強國內基礎設施。以下是在川普2016年上任初期(特別是當選後至2017年初就職前後),一些公開承諾對美國進行大額投資的企業案例:

  1. SoftBank(軟銀集團)
    • 投資金額:500億美元
    • 時間:2016年12月
    • 細節:日本軟銀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孫正義(Masayoshi Son)在川普當選後不久,於2016年12月6日與川普在特朗普大廈會面。孫正義承諾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並創造5萬個就業機會。這項投資計劃與川普的經濟刺激目標一致,部分資金來自軟銀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孫正義當時表示,這筆投資是對川普當選的回應,並計畫專注於科技和基礎設施領域。
  2. Carrier(開利公司)
    • 投資金額:未明確金額,但承諾保留工作崗位並追加投資
    • 時間:2016年11月-12月
    • 細節:Carrier是一家空調製造商,原計劃將其位於印第安納州的工廠遷往墨西哥,裁減約1400個工作崗位。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提及此事,並在當選後與Carrier母公司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談判。最終,Carrier同意保留約800個工作崗位,並承諾對美國工廠進行進一步投資,作為回應川普政策的象徵性行動。
  3. Ford Motor Company(福特汽車公司)
    • 投資金額:取消16億美元墨西哥工廠計劃,轉而投資美國
    • 時間:2017年1月
    • 細節:福特汽車原計劃在墨西哥建設一座價值16億美元的工廠,生產小型車。川普當選後,福特於2017年1月3日宣布取消該計劃,並將部分生產留在美國肯塔基州工廠,同時承諾在密歇根州投資7億美元,新增700個就業機會。川特曾威脅對從墨西哥進口的汽車徵收高關稅,這被認為是福特改變計劃的壓力之一。
  4. Sprint(斯普林特公司)
    • 投資金額:涉及50億美元投資的一部分
    • 時間:2016年12月
    • 細節:與軟銀相關,Sprint是軟銀旗下的美國電信公司。孫正義在承諾500億美元投資時表示,其中一部分將通過Sprint實現,計劃在2017年創造5000個美國就業機會。Sprint當時宣布將重點放在客戶服務和技術支持的本地化。
  5. Intel(英特爾)
    • 投資金額:70億美元
    • 時間:2017年2月(宣布,但與就職初期政策相關)
    • 細節:英特爾在川普就職後不久,於2017年2月宣布投資7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座先進半導體工廠(Fab 42),預計創造3000個高薪技術崗位和1萬多個間接就業機會。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在白宮與川普共同宣布這一計劃,強調支持美國製造業。
  6. 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 投資金額:10億美元
    • 時間:2017年1月
    • 細節:菲亞特克萊斯勒於2017年1月宣布投資10億美元,用於升級美國密歇根州和俄亥俄州的工廠,生產新車型並將部分吉普車生產從墨西哥轉回美國,預計新增2000個工作崗位。這一舉措被認為是對川普貿易政策的回應。

背景與分析

這些企業的投資承諾多數發生在川普當選後(2016年11月)至就職初期(2017年1月20日後不久),反映了企業對其政策方向的初步反應。川普的策略包括直接與企業領袖對話(如孫正義和福特的比爾·福特),並通過威脅關稅或提供稅收激勵來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然而,有些投資計劃(如軟銀的500億美元)後來被發現部分是既有計劃的重新包裝,且實際執行情況參差不齊。

總體而言,這些承諾在當時被川普宣傳為其經濟政策的早期勝利,特別是在創造就業和吸引投資方面。如果你需要更具體的企業案例或後續執行情況,我可以進一步搜尋並提供更多細節!

在2017年至2021年間,一些企業在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總統任期內或相關政策背景下承諾對美國進行大額投資,但後來因各種原因未能完全兌現這些承諾。以下是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的幾個例子,這些企業在2016-2018年川普上任初期承諾投資,但到2021年未能完全達成目標的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具體數據可能因企業未公開詳細進展而有所限制,我會基於已有資訊進行分析。

  1. SoftBank(軟銀集團)
    • 承諾:2016年12月,軟銀首席執行官孫正義承諾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並創造5萬個就業機會。
    • 實際情況:這項承諾在2017-2021年間並未完全實現。軟銀通過其願景基金(Vision Fund)對美國科技公司(如WeWork、Uber)進行了一些投資,但這些資金中有多少是全新投入美國而非既有計劃的一部分難以確認。據報導,至2021年,軟銀的實際投資遠未達到500億美元,且就業創造數量也未達標。2019年WeWork上市失敗導致軟銀蒙受重大損失,進一步限制了其後續投資能力。雖然軟銀在美國有一定投資,但規模和影響遠低於承諾。
  2. Foxconn(富士康)
    • 承諾:2017年7月,富士康宣布將在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座液晶顯示器工廠,預計創造1.3萬個就業機會,作為對川普製造業回流政策的回應。
    • 實際情況:至2021年,這項計劃大幅縮水。富士康最初承諾的工廠規模和就業目標未能實現,實際建設的是一個遠小於預期的設施。據《華爾街日報》和當地報導,至2020年,富士康在威斯康辛的投資僅約3億美元,且僅創造了約1000個工作崗位。2021年,富士康與威斯康辛州政府重新協商,將投資規模縮減至6.72億美元,就業目標降至1454人。原因包括市場需求變化、成本考量及當地勞動力短缺。
  3. Carrier(開利公司)
    • 承諾:2016年12月,Carrier承諾保留印第安納州約800個工作崗位並追加投資,換取稅收減免,避免將工廠遷往墨西哥。
    • 實際情況:儘管初期保留了一些崗位,但2017-2018年間,Carrier仍裁減了數百名員工,包括印第安納州工廠的部分工人。據報導,至2021年,該公司將更多生產轉移至墨西哥,實際投資金額和就業保留遠低於承諾。具體追加投資數額未公開,但效果顯然不如預期,未能長期穩定就業。
  4. Sprint(斯普林特公司)
    • 承諾:2016年12月,作為軟銀子公司,Sprint承諾在2017年創造5000個美國就業機會,與軟銀的500億美元計劃相關。
    • 實際情況:Sprint在2017年增加了一些客服和技術支持崗位,但至2021年,5000個就業目標未實現。2017年起,Sprint與T-Mobile的合併談判成為焦點,獨立投資計劃放緩。據估計,實際新增就業數量遠低於承諾,且部分崗位可能是臨時性質。2020年Sprint與T-Mobile合併完成,其獨立承諾進一步淡化。
  5. General Motors(通用汽車)
    • 承諾:2017年1月,通用汽車宣布將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用於工廠升級和保留就業,部分回應川普的製造業政策。
    • 實際情況:雖然通用汽車在2017-2018年進行了一些投資,但2018年11月宣布關閉北美五家工廠(包括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的設施),裁員約1.4萬人。這與早先的承諾相悖,顯示投資未能全面支持就業保留。據分析,至2021年,通用汽車的實際投資更多轉向電動車研發,而非傳統製造業擴張,未能完全兌現最初的規模和目標。

未達成承諾的原因

  • 市場變化:如Foxconn因顯示器市場需求下降而調整計劃,通用汽車因汽車行業轉向電動車而改變策略。
  • 資金與執行問題:軟銀和Sprint受內部財務壓力(如WeWork失敗)及合併影響,限制了投資能力。
  • 政策與成本考量:Carrier等企業發現將生產留在美國的長期成本高於預期,轉而尋求海外替代方案。
  • 誇大宣傳:部分承諾可能是公關策略,實際執行力度不足或缺乏詳細計劃。

注意事項

由於企業很少公開詳細的投資執行報告,有些案例的具體落差難以精確量化。上述結論基於新聞報導、財經分析和政府數據的綜合評估。如果你需要某個企業的更深入分析(例如具體投資金額或時間線),我可以進一步搜尋並提供細節。目前看來,SoftBank和Foxconn是未能達成承諾的最顯著例子,因其承諾金額龐大且偏離程度較明顯。請問是否有特定企業你想深入了解?

截至2025年3月13日,美國的《CHIPS and Science Act》(晶片與科學法案,簡稱《晶片法案》)尚未被廢除。該法案於2022年8月9日由拜登總統簽署成為法律,旨在促進美國國內半導體製造、加強供應鏈安全並提升科技競爭力。目前,它仍然是有效的法律,並在持續實施中。

當前狀況

  • 實施進展: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資料,至2024年底,已有超過300億美元的資金被分配給23個項目,涉及15個州,推動了半導體製造工廠(fabs)的建設。企業也承諾了約400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商務部計劃在2024年底前分配剩餘的補貼資金。
  • 川普的態度:2025年川普重新上任後,曾在3月4日的國會聯席會議演講中公開呼籲廢除《晶片法案》,認為關稅政策比補貼更有效。這引發了市場和輿論的關注,例如英特爾股價在3月5日下跌2.4%,反映了投資者的不安。然而,廢除法案需要國會通過新立法,這並非總統單方面能決定。

廢除的可能性

  • 國會阻力:法案在2022年通過時獲得兩黨支持(參議院64-33票,眾議院243-187票,其中17名共和黨參議員投贊成票)。目前,共和黨內部對廢除法案態度不一。據報導,一些共和黨參議員(如約翰·科寧和林賽·格雷厄姆)表示不支持立即廢除,認為其對美國製造業和國家安全有益。參議院共和黨助手也指出,當前立法議程(如預算和和解法案)更為緊迫,廢除《晶片法案》短期內不太可能提上日程。
  • 利益相關方反對:法案支持了許多州的經濟發展,例如紐約(Micron)、亞利桑那(台積電)、德克薩斯(三星)等地的新工廠項目。若廢除,可能影響數十萬就業機會和數千億美元投資,地方議員和企業(如台積電、英特爾)可能施壓反對。
  • 程序障礙:即使川普推動廢除,國會需通過新法案並由總統簽署,這需要參眾兩院多數支持。目前共和黨在眾議院僅有微弱優勢(截至2025年3月,具體席次取決於2024年選舉結果,但歷史上兩黨分歧明顯),參議院則需60票才能克服阻撓議事(filibuster),難度較高。

最新動態

  • 市場反應與猜測:X平台上的帖子顯示,川普的廢除提議引發討論。例如,有人提到台積電剛承諾追加美國投資後,川普即表態廢除法案,讓人懷疑其補貼前景。但這些僅為輿論反應,無官方證實廢除已啟動。
  • 共和黨內部澄清: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曾在2024年11月表示「《晶片法案》不在廢除議程上」,試圖平息爭議。但川普的最新表態顯示其個人立場強硬,可能與黨內主流意見存在分歧。

結論

目前(2025年3月13日),《晶片法案》尚未被廢除,仍是美國法律的一部分。雖然川普總統表達了廢除意願,但國會的支持程度、實施中的經濟利益以及程序限制使得短期內廢除的可能性較低。未來是否廢除取決於川普政府與國會的協調,以及法案受益州的遊說力度。若有最新進展(例如國會投票),我可以幫你搜尋並更新資訊。你對此有什麼具體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嗎?

CoreWeave

  • NVDA乾兒子,跟NVDA的合作非常緊密
  • NVDA 拿錢投資CoreWeave ,CoreWeave 買NVDA 的GPU
  • 雖然CoreWeave有非常暴利的營收成長率,在過去的兩年是1,300%跟700多%,在最新一年是19億美元的營收,但淨虧損也是持續放大
  • CoreWeave 借款是透過抵押GPU,借款利率蠻高的,目前抵押的GPU是H100 (已是上一代的東西)
    當新的一代、新的二代出來H100往下掉的速度應該會蠻快的 ➡️ 債主壓力應該會偏大xd
  • 整體供需回到平衡
  • 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決定要削價競爭
  • 換代
  • 目前局面難處理,但如果都能處理好,也會產生很多新的機會,看看後面會怎麼走?

CoreWeave 是一家專注於 GPU 雲端計算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公司,其年度淨虧損數據可從公開的財報和 IPO 文件中獲得。根據 CoreWeave 於 2025 年 3 月提交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文件,以下是近年的淨虧損情況:

  • 2024 年:CoreWeave 報告的淨虧損為 8.634 億美元(約 86,340 萬美元)。這一年其收入達到 19.2 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 8 倍(從 2023 年的 2.289 億美元增長而來),但虧損也顯著擴大。
  • 2023 年:淨虧損為 5.937 億美元(約 59,370 萬美元)。當時收入為 2.289 億美元,顯示公司在快速擴張的同時,支出(特別是資本支出)大幅增加。
  • 2022 年:公司在 IPO 文件中提到,截至 2022 年底的收入僅為 1600 萬美元,但未具體披露當年的淨虧損金額。不過,從其成長軌跡和後續數據推測,2022 年的虧損可能較小,但仍處於虧損狀態。

原因分析

CoreWeave 的淨虧損主要來自以下因素:

  1. 高額資本支出:2024 年資本支出增加至 85 億美元,用於擴建資料中心(從 2023 年的 10 個增加到 2024 年的 32 個)並購買 Nvidia GPU 等設備,以滿足 AI 運算需求。
  2. 利息費用:公司透過「GPU 基礎設施支持貸款」累計舉債約 130 億美元(截至 2024 年底),利息支出抵消了其運營收入(2024 年運營收入為 3.24 億美元)。
  3. 快速擴張:儘管收入成長驚人(2024 年第四季度單季收入達 7.474 億美元,毛利率約 76%),但前期投入和運營成本(電力、冷卻、人力等)導致淨利為負。

總結

  • 2024 年淨虧損:8.634 億美元
  • 2023 年淨虧損:5.937 億美元
  • 2022 年淨虧損:未明確披露,但推測較低。

CoreWeave 是一家專注於 GPU 雲端計算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公司,其歷年營收數據主要來自其 2025 年 3 月提交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文件(S-1 文件)以及相關報導。以下是截至目前可得的 CoreWeave 歷年營收數據(單位:美元),並以年份順序整理:

  • 2022 年:1580 萬美元
    • 這一年是 CoreWeave 快速成長的起點,當時公司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主要收入來自 GPU 雲服務的初步應用。
  • 2023 年:2.289 億美元
    • 營收較 2022 年增長約 1346%(超過 13 倍),反映了 AI 熱潮帶動的需求激增,尤其是生成式 AI 和大規模語言模型(LLM)的運算需求。
  • 2024 年:19.2 億美元
    • 營收較 2023 年增長約 737%(超過 7 倍),達到 19.2 億美元。這一年公司擴大了資料中心規模(從 10 個增至 32 個),並與微軟等大客戶簽訂了重要合約,其中微軟貢獻了 62% 的收入(約 11.9 億美元)。

未來預測

  • 2025 年:CoreWeave 在 IPO 文件中預測 2025 年收入將達到 80 億美元。這一數字部分基於已簽訂的 170 億美元合約,其中 100 億美元來自微軟的多年度 GPU 計算供應協議。然而,這是預測值,實際達成與否取決於市場需求和公司執行能力。

注意事項

  • 數據來源:上述數據主要來自 CoreWeave 的 S-1 文件,該文件於 2025 年 3 月 3 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早期年份(如 2022 年之前)的具體營收數據未在公開文件中詳細披露,因此無法提供更早的數字。
  • 成長背景:CoreWeave 的營收成長得益於 AI 產業的爆炸性需求,尤其是 Nvidia GPU 的短缺使其成為雲端計算市場的關鍵參與者。
  • 淨虧損:雖然營收增長顯著,但公司仍未實現盈利,例如 2024 年淨虧損為 8.634 億美元,主要因高額資本支出(85 億美元)和利息費用(因 130 億美元債務)。

總結

CoreWeave 的歷年營收如下:

  • 2022 年:1580 萬美元
  • 2023 年:2.289 億美元
  • 2024 年:19.2 億美元
  • 2025 年(預測):80 億美元

CoreWeave 是一家專注於 GPU 雲端計算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公司,其首次公開募股(IPO)預計將於 2025 年 3 月底或 4 月初進行(根據其 2025 年 3 月 3 日提交的 S-1 文件)。如果 CoreWeave 成功 IPO,將可能在其業務、市場地位和整體生態系統中帶來以下變化。以下分析基於其當前財務狀況、市場趨勢以及 IPO 可能帶來的影響:

1. 財務結構與資金流動性的變化

  • 資金注入:CoreWeave 計劃通過 IPO 募集約 40 億美元,估值目標超過 350 億美元。這筆資金可用於償還部分高達 130 億美元的債務(截至 2024 年底),減輕利息負擔(2024 年利息支出為 9.41 億美元)。同時,多餘資金可支持資料中心擴建和 GPU 採購,進一步提升其運算能力。
  • 財務透明度增加:作為上市公司,CoreWeave 需定期披露財報,這將使其財務狀況(例如持續的淨虧損,2024 年為 8.634 億美元)更公開,可能影響投資者信心。但若能展示盈利路徑(如降低資本支出或提高毛利率),可能吸引更多長期投資者。
  • 股權結構調整:IPO 後,創始人(Michael Intrator、Brian Venturo、Brannin McBee)目前控制的 80% 投票權(通過 Class B 股份)可能被稀釋,儘管他們已透過 2023 和 2024 年的次級銷售套現近 4.88 億美元。新股東(如機構投資者)可能影響公司決策。

2. 業務運營與市場競爭的變化

  • 擴張加速:2024 年,CoreWeave 的資料中心從 10 個增加到 32 個,擁有超過 25 萬個 Nvidia GPU。IPO 資金將推動其在美國和歐洲進一步擴建,特別是與 Core Scientific 合作的 500MW AI 基礎設施項目。這可能鞏固其在 AI 雲端計算市場的領導地位。
  • 客戶集中風險曝光:2024 年,77% 的收入來自兩個客戶,其中微軟(Microsoft)占 62%(約 11.9 億美元)。IPO 後,若微軟減少依賴(如近期報導微軟取消部分服務),可能衝擊收入成長。此外,與 OpenAI 的 119 億美元五年合約(2025 年 3 月 10 日簽署)雖提供穩定收入,但也加深對少數大客戶的依賴,市場可能對此風險更敏感。
  • 競爭加劇:CoreWeave 將直接與微軟 Azure、亞馬遜 AWS 和 Google Cloud 等巨頭競爭。IPO 後,其高調亮相可能促使競爭對手加速 GPU 部署或降價,壓縮 CoreWeave 的 76% 毛利率。

3. 市場認知與投資者情緒的變化

  • AI 熱潮的試金石:CoreWeave 的 IPO 被視為 2025 年首個大型 AI 相關上市案,其表現將測試市場對 AI 基礎設施公司的熱情。若定價過高(例如高於 350 億美元估值)或上市後股價波動,可能影響其他 AI 公司(如 Cerebras、Switch)的 IPO 計畫。
  • 股價波動性:2024 年收入增長 737%(從 2.289 億美元增至 19.2 億美元),但淨虧損也擴大至 8.634 億美元。這種「高成長、高虧損」的模式可能導致股價劇烈波動,尤其在當前市場對科技股估值敏感的情況下。
  • 吸引新投資者:上市後,散戶和機構投資者可直接參與(股票代碼 CRWV,納斯達克交易)。這將擴大其資本基礎,但也可能帶來短期投機壓力。

4. 產業與生態系統的影響

  • 推動 AI 基礎設施發展:CoreWeave 的成功可能刺激更多企業投資資料中心和 GPU 技術,加速 AI 應用的普及。Bloomberg Intelligence 預測,AI 基礎設施市場到 2028 年將達 3990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 38%。
  • 供應鏈壓力:CoreWeave 對 Nvidia GPU 的依賴(2024 年三家供應商占採購 76%)可能加劇全球 GPU 短缺。若 IPO 後擴張過快,可能推高 Nvidia 芯片價格或延長交付週期,影響其他 AI 公司。
  • 政策與監管關注:作為上市公司,其大規模電力需求(2024 年底活躍功率超 360MW)和與微軟、OpenAI 的緊密關係,可能引發反壟斷或能源使用的監管審查,尤其在川普政府對科技政策的潛在調整下。

可能的具體變化場景

  • 樂觀情景:若 IPO 定價合理(例如 32-35 億美元估值),且微軟、OpenAI 合約穩定執行,CoreWeave 可能在 2026 年實現運營盈利,股價上漲 20-30%,成為 AI 基礎設施的標杆企業。
  • 悲觀情景:若市場對其客戶集中和高負債(130 億美元)失去信心,或微軟轉向自建資料中心,股價可能在上市後下跌 15-25%,影響後續融資能力。

結論

CoreWeave IPO 後的變化將取決於其如何平衡成長與盈利、管理客戶依賴風險以及應對競爭壓力。它可能成為 AI 雲端計算的領軍者,推動產業發展,但也面臨財務透明、市場波動和監管挑戰。短期內(2025-2026 年),其股價和業務表現將是市場關注焦點,並可能影響整個 AI 生態系統的投資熱情。

台灣如果發展算力租賃?

  • 如果台灣去發展算力租賃,或做自己的大模型,最後應該都會蠻慘的 ➡️ 錢坑
  • 二線跟一線都太強,台灣如果搞租賃生意,長遠下來應該會非常慘~ (。í _ ì。)
  • 像CoreWeave這種有爹的公司都可以虧成這樣,沒爹的其他人是要怎麼活?

很開心用文字與你相遇 ❤️ ━( ิ◕㉨◕ ิ)━
如果您覺得艾瑪的筆記還不錯,可以隨意點幾個廣告支持呦!

歡迎留言給我,也可以來艾瑪的粉專按個👍
對我會有很大的幫助,會更有動力寫下去哦!因為您的鼓勵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謝謝你們 😊

FB  ➡️  艾瑪筆記

IG  ➡️ 艾瑪筆記

本集贊助 – 善存

專為男女特別打造的專屬配方 思緒清晰 內外都精采

✓鋅有助維持生殖機能

✓鎂助肌肉正常功能、助身體正常代謝

✓鐵助正常紅血球形成,氧氣輸送與利用,青春美麗

✓C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具抗氧化作用

✓葉黃素源自西班牙,高品質植化素

耳朵懷孕一鍵愛上主委

EP537 | 🪱 ➡️ podcast
EP537 | 🪱 ➡️ youtube

艾瑪筆記

一點育兒

超優質百元開架

一起變漂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